柑橘类水果不仅因其鲜美口感而广受喜爱,其果皮还蕴含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国药典》中,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等几种重要的中药材均源自于这一类植物,它们的独特功效与作用在中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等均源自柑橘类水果,它们在药性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往往容易混淆。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药材的独特之处,旨在帮助您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首先来看陈皮。陈皮,这一名称在《神农本草经》中便已出现,书中详细记载了其功效,如治疗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等。此外,《本草纲目》进一步阐述了橘、柚、柑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橘皮和柑皮均可作为陈皮的入药原料。值得注意的是,陈皮之名最初源于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后逐渐成为该药材的专用名称,广受中医药界的认可。根据现行《中国药典》,陈皮的基原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主要分为“陈皮”和“广陈皮(橘的变种茶枝柑的果皮)”两大类。其中,广东地区所产的陈皮品质最佳,被誉为“广东新会皮”,且陈年越久越佳,因此得名陈皮。
陈皮性味苦、辛,温,主要作用于中、上焦,具有理气调中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还能燥湿化痰,对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症状也有显著疗效。此外,陈皮对于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气逆等病状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陈皮药性虽然温和,但仍具有一定的辛散苦燥之特性,因此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应慎用。同时,对于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也不宜单独使用陈皮泡水饮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青皮。青皮同样源自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它是干燥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后称为“个青皮”;而7~8月间采收的未成熟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后晒干,则称为“四花青皮”。
青皮得名于其外皮色泽发青,其性味辛散温通、苦泄下行,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在金元时期的《珍珠囊》中就有记载:“青橘皮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称青皮和陈皮为“一体二用”,强调二者虽同源但功用不同。
青皮在行气方面效果显著强于陈皮,但并不具备燥湿化痰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症状。生品青皮,如同“愣头青”一般,其药力颇为猛烈。为了缓和其过于辛烈的药性并引导药物更深入肝经,通常采用醋炙的方法进行处理。经过醋炙的青皮,即醋青皮,色泽变得更深,并带有轻微的醋酸香气。但需注意的是,即便经过这样的处理,青皮仍具有一定的耗气特性,因此气虚者需谨慎使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橘红。橘红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这一药材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四绍兴续添方》中的“二陈汤”,当时已开始以橘红之名在处方中使用去白橘皮。元代的《汤液本草》及清代的《医方集解》中,均有以橘红冠名的方剂,如“橘红竹茹汤”。橘红,作为柑橘的外皮,即红皮部分,与陈皮有所区别,后者去掉了内里的白皮。根据李东垣的理论,“留白则补脾胃,去白则理肺气”,橘红主要作用于肺部。这一观点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他指出,橘皮在中药方剂中的使用,若需理胃则留白,若需下气消痰则去白。
总体而言,橘红性温,味苦、辛,能够入肺脾二经,主要功能是泻肺理脾、调和诸气。具体而言,它能够理气宽中、化痰止咳、解郁导滞,尤其擅长化寒痰和止风寒咳嗽。
在中药使用上,橘红去白后,其理气功效更为显著,同时兼具发表作用,能够上行于肺经,发挥其“辛”的特性。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咳嗽寒痰、吐清水、肠闭、气积、卒然心痛等症状。同时,它还有解酒毒和治痰疫的功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橘红味辛且性温燥,容易耗伤津液。因此,对于阴虚燥咳或久咳气虚的患者来说,应谨慎使用橘红,以避免加重症状。
此外,历史上橘红的基原还经历了从橘及其栽培变种到柚及其特异性变种化州柚的变迁。其中,“化橘红”作为广东化州特产,因与橘相似且为外层果皮而得名。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其单独列出,与历史上的橘皮、橘红相区分。
版《中国药典》将化橘红收载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其中,化州柚的果皮因密被柔毛而被称为“毛橘红”,而后者则被称为“光七爪”或“光五爪”。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也反映了其在中药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化橘红这种味辛、苦,性峻烈的中药材,被誉为止痰的佳品,尤其擅长治疗寒痰。它还兼具消积解腻、解酒宽中、解蟹毒的神奇功效。古籍中记载,化州橘红的出色治痰功效与其生长土壤中富含的礞石密不可分,远离礞石的土壤种植则化痰效力会逐渐减弱。然而,由于化橘红消痰效果过于峻猛,使用时需谨慎,气虚者更应忌服。
结语中药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均来源于亲缘关系紧密的植物。具体来说,陈皮和青皮都源自橘皮,其中成熟果皮为陈皮,未成熟果皮则为青皮。若将陈皮去除内层的白色部分,便得到橘红。而化橘红,则是化州柚或柚的外层果皮。尽管它们成分相近,但各自的功能主治却各有千秋。从药效上分析,青皮在行气方面表现最佳,陈皮则擅长理气调中,而橘红与化橘红在化痰方面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