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橘红,这一被誉为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在那个时代,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因正直不阿、不畏权势而得罪权臣,被连续贬至武安节度使、昭州别驾,并流放至永州、贺州、宾州等地。元符元年(年),他最终被移置化州,并居住在苏泽堂。在此期间,他发现了化州橘红的药用价值,这一发现为后人研究利用这一珍稀药材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长时间的旅途劳顿,加之被贬谪后的郁闷心情,范祖禹在途中患上了严重的咳嗽症,整日咳嗽不止。某天清晨,他梳洗完毕后,照例享用了一杯泡好的茶,随后在州署的空地上漫步以舒缓心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这天身体异常舒展,仿佛重获新生。半个月后,他的咳嗽症状基本消失,食欲也明显增强。对此感到不解的范祖禹询问了随从李宾,才得知这段时间李宾一直用州署的石龙井水泡茶。于是,范祖禹亲自前往石龙井探查,发现井中漂浮着许多小白花。他取水品尝,一股奇香扑鼻而来。抬头望去,只见石龙井旁两棵高大的树木盛开着洁白的花朵。他猜想井中的白花可能源自这两棵树,而李宾用井水泡茶可能正是他身体好转的原因。于是,范祖禹取回了井水并采摘了一些花朵泡茶品尝。经过一段时间的饮用,他的气喘和咳嗽症状竟然完全消失了。化州橘红,这一在“橘红界”中声名显赫的草药,凭借其独特的功效与作用,深受人们推崇。那么,究竟何为化州橘红的神奇功效呢?让我们一起探寻答案。化州橘红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咳嗽,无论是寒咳还是干咳,都能见到其显著的疗效。咳嗽,这一常见的症状,在中医里分为热咳和寒咳。热咳,通常是由肺热引起,症状包括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而寒咳,则多因受寒所致,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化州橘红,以其独特的性质,能够应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咳嗽。
此外,化州橘红还具有健胃消食的功能。当脾胃气滞导致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时,化州橘红便能发挥其效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化州橘红并非对所有类型的咳嗽都有效。它主要针对的是痰湿咳嗽,对于阴虚火旺或风热的咳嗽,其效果则可能有限。因此,在使用化州橘红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橘红的禁忌:化橘红性温,易上火者单独饮用可能致上火。建议与凉性药材同饮。气虚、阴虚及燥咳者不宜单独饮用化橘红。此类情况较难界定,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肺热咳嗽者服用后效果可能不佳,可参考第一条建议。胃病患者建议饭后30分钟饮用,空腹时不宜饮用。服用化州橘红时,与其他药物需保持一定时间间隔,以避免影响药物吸收。橘红可单独使用。
主要产地:化州橘红,这一珍贵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化州的河西、官桥、中峌、合江、那务、平定、文楼、江湖、林尘等广袤地域。它不仅承载着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更体现了“药食同源、济世救民”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种植、药材炮制及工艺品制作等多个环节的融合,化橘红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曾一度被誉为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和“十大广药之一”,成为化州独有的璀璨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