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贴心人
——石油巷张坤香的故事
今年68岁的张坤香是原邢台县卫生防疫站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的工作历练造就了张坤香热心勤劳、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退休后,他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小区里的垃圾无人清理了、物业费暖气费没人收了、路灯或是暖气管道坏了、谁家有困难了……他总要管一管。群众的事情管多了,自然而然成了小区居民的贴心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人老心红的热心人”“好党员”。
张坤香居住的石油巷原邢台县卫生局家属院始建于年,有两个楼和一些平房共60多户,由于各种原因,小区没有物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院内垃圾成堆,臭味熏天,给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们这个小区,原先乱七八糟,全是垃圾。房子卖也卖不出去,没人要,小区太烂了。”居民回忆说。
张坤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是老党员,这事我必须管!”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张坤香主动担起了这份很多人不想担、不愿担的“重担”。然而,对于一个无物业、缺乏管理的老旧小区来说,想要改变当时的面貌谈何容易?“再难也要克服。”张坤香暗下决心。
先从清理垃圾开始。为了每月每户收取十元垃圾清运费,张坤香几乎跑断了腿,“挨家挨户敲门,人家不交,你再敲,不理你了。哎呦,老生气,生气有委屈啊。”没有制服,没有工牌,没有报酬,没有正式的名分,难免冷脸相对,不理解不配合是家常便饭,张坤香只能把委屈藏起来。
“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我说我在这个小区生活30多年了,我对这个小区有着很深的感情,小区现在这个样子,总得有个人管。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是真心想为大家做点事的。”张坤香说。一遍遍地讲道理、一次次地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凭着真心干事的态度和一件件实事感化了居民,敲开了群众的心。垃圾的清运,不但清理出了一片干净的生活环境,也疏通了居民的“心结”。从此小区居民拧成一股绳、聚成一条心,为后来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区原先没有大门,在疫情期间给人员管控造成了困难,张坤香自己掏钱安装好,并且组织大家值班,守住一方安全!
“自己多干些,居民们就方便了。”
小区脏乱差的面貌改变了,如何建章立制、实现长效管理成了张坤香日夜思考的问题。访业主、定制度、下通知,他每天从早忙到晚,再苦再累也没有半句怨言。
“看着爸爸这么累,有时候我就问他,爸爸这么累到底是为了什么?他说,我们是红色家庭,我是党员。”张坤香的儿子说。
张坤香的爷爷、叔叔、父亲都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兵,一生都恪守“感恩奉献”的准则,从小受红色家风熏陶,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中。
张坤香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一个月工资多块钱,不愁吃不愁喝,我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把祖辈的教诲化为实际行动,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为小区治理贡献力量。因没有经费,花钱只能自己掏腰包,更换路灯,水管维修总能看见他和老伴的身影。多年来,张坤香为小区所付出的努力不胜枚举。
由于张坤香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小区业主的一致夸赞。“他做的事都做到我们心坎上去了,不光我满意,我想所有人都会举双手赞成。”在小区,只要一提起张坤香,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名副其实的“热心肠”“贴心人”。
“我是一名党员,退休不褪色,只要能干,就一直干下去。”张坤香坚定地说。
如今,小区旧貌换新颜,邻里之间关系亲近、相处和睦,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成为邢台市小区自治的典范。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张坤香以共产党员的担当,砥砺初心的党性,做有口皆碑的“当家人”、以“小支点”撬动社会治理“大格局”,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最美答卷。
(本期供稿:市摄影家协会孙秀伟)
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老党员退休干部张坤香。简朴一生的老共产党员张坤香,12年退休后,就把脏乱差的小区治理当己任,默默无闻的无偿为大家服务。张坤香退休后就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一开始大家的不理解,甚至是刁难也没能让他退却,更不敢对孩子提起,全凭有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老两口日常谈话也离不开左邻右居。张坤香心里有一本账,那是每家每户老百姓的帐。小区垃圾桶摆放位置影响到一层居民,张坤香出主意想办法,深入居民家中做工作。张坤香苦口婆心劝导居民垃圾入桶并及时盖上盖子,以免影响一层居民的生活环境。共产党员张坤香和居民谈小区管理并征求意见。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张坤香为了小区的居住环境,每天坚持打扫卫生。这两天下雨,正赶上老旧小区路面改造,老共产党员张坤香惦记着居民的出行。张坤香帮助社区对每户居民建档立户。张坤香跟社区书记就小区管理进行交流。夜幕降临,老党员张坤香凝视着每个家庭的点点灯光,为大家盘算着美好的明天。编辑:韩冰
监审:高玉昆
邮箱:xingtaishiwenl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