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咳嗽咳痰医案解读:
患者李某,女,48岁,公司经理。
因“咳嗽、咳痰1周”来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患者本次病程中痰黄白相间,心烦不寐,胃纳欠佳,大便如常,平日素食厚腻。患者就诊当天左侧胸协疼痛明显,呈胀痛。
门诊查心电图、胸CT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CRP正常。
脉浮滑,舌淡红,苔黄腻少津。
首先根据症状分析病机:
咳嗽,表束,气逆,表上气机郁闭,气不旁流
咳黄白痰,痰里面大有文章,量、色、质的区别。是大量、少量、中等量?色黄提示有热,色白一般提示有寒。质地清稀提示有水饮,质地稠厚难咳的一般提示有燥邪。
心烦不寐,提示有热,或虚或实,要整体看
胃纳欠佳,提示胃气虚,一般要用参类药
素喜厚腻,提示大概率有痰饮内停
左侧胸胁胀痛,胀痛一般是气痛,气不畅,少阳柴胡剂居多
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提示轻度炎症,再结合患者左侧胸协疼痛明显,需胸部CT明确有无局部肺炎。
脉浮滑,提示表证或水热
苔黄腻少津,提示水热,伤阴
综上,复合病机:太阳表郁,水热互结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茯苓20g,姜半夏12g,化橘红5g,竹茹10g,枳壳10g,炙甘草10g,北沙参6g,生姜12g,紫菀15g,款冬花15g,石膏20g。
本案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诉,“咳黄痰、心烦、脉浮滑”等提示有热,“咳痰、素喜肥厚、脉浮滑”等提示有痰饮,所以复合病机为痰热壅肺,阻遏于肺,肺气上逆而致咳嗽咳痰。换用《伤寒》术语,就是太阳表郁,水热互结。治疗上以清热祛痰为主,在黄连、麻黄、石膏、半夏等方剂里找,因为不知痰液清稀程度,且无发热,表证不甚明显,故舍弃小青龙加石膏汤,而选黄连温胆汤,专治痰热,水热互结。本案痰重于热,故化痰药用量加重,清热药为辅,与姜半夏、茯苓、化橘红、竹茹、紫菀、款冬祛痰止咳;与黄连、石膏清热;北沙参益气生津润燥;生姜健胃兼解表。此外本方尚包含《外台》茯苓饮,补胃气祛水饮。
本案有个鉴别点,用不用麻黄剂?麻黄剂最明显的特点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怎么描述的:“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所以麻黄剂表郁表束的程度要重,要“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也就是表寒明显,在这个病人身上仅仅有咳嗽,用麻黄指征不明显。咳嗽的病机很多,风寒暑湿燥火外邪均能致咳,五脏失常也均能令人咳,咳嗽的特异性诊断不高。
(本病案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对号入座,医院就诊。本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宦兆贵,男,(—),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从事针灸、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六经辩证体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擅长从津液观整体观分析病情,并运用针灸和经典经方调理各种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
门诊预约时间:全周预约就诊
预约-
宦兆贵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ajuhonga.com/hjhxt/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