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受影视剧影响太大,见多了男主身中剧毒,嘴唇发紫,面色惨白,女主不吃不喝,嘴里念念有词,边哭边整夜熬制中草药的戏码。
导致很多人在听到中药两个字时,眼前便会不由浮现出玛丽苏的神奇剧场,想想男主边喝边吐的场景,不由要感慨爱情的甜大概都盖不过那碗汤药的苦楚……
(良药苦口,先干为敬)
也正是因为这些让人痛哭流涕的“动人”场面,一度给镜头前的盆友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一想到中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这样~
或是这样~
然而今天小编要郑重其事的告诉你,这是个误会!!!
在现代科技飞速前进,中医药迅猛发展的今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熬制一碗中草药汤剂的画面早已成为过去,具有广适性的中医药早已搭乘现代科技的列车,向着快速、便捷、优质的方向不断前进,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
这些颗粒既减轻了很多中草药汤剂的苦涩,还非常的便携,为当代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的年轻人提供了充分地懒惰空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奈斯!
然而如果你只把它看作一包简简单单的小颗粒,那真是低估了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努力,看似简单朴实的小颗粒可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光是生产就要经过八个步骤!
优选中药材→炮制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检验。
工艺如此复杂的中药配方颗粒究竟是什么呢?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
生产过程中的“先煎”和“后下”一定要区分好,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先煎是要求增加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出,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
如石膏、煅自然铜等矿石类;石决明、牡蛎等贝壳类;龟甲、鳖甲等角甲类药物;乌头、附子等有毒的药物;石斛、天竹黄等。该类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是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工艺参数,如石斛需要煎煮2次,共4小时,龟甲砂炒破碎,加水煎煮2次,共10小时,这是家庭煎煮无法做到的。
先煎的品种主要有:龟甲、鳖甲、石膏、煅自然铜、代赭石、寒水石、龙骨、紫石英、牡蛎、石决明、川乌、草乌、附子、石斛、天竹黄、滑石、磁石、珍珠母、阳起石、赤石脂等。
后下是要求减少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和免于有效成分分解破坏。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砂仁、广藿香、豆蔻、青蒿等,先蒸馏收集挥发油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再加水提取,挥发油经处理后包裹加入到颗粒中。
不易久煎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采用冷提法萃取。
后下的品种主要有:薄荷、荆芥、砂仁、广藿香、豆蔻、青蒿、桂枝、紫苏、香薷、防风、白芷、葱白、菊花、牡丹皮、连翘、鱼腥草、徐长卿、玫瑰花、钩藤、番泻叶、大黄等。
更让人惊奇的是简简单单的小颗粒背后竟辅助了如此多的现代科技,看完忍不住想说,实在是赞啊!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研究是在继承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药研究成果,采用水提取、水提取结合乙醇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酶解技术、超微粉碎、低温浓缩、喷雾干燥、干法造粒等先进的中药制药技术。
有的盆友开始头晕了,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难道不是一类药物吗?还真不是~
中药配方颗粒是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可根据中医处方灵活加减。是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又称“免煎中药”。
中成药则组方固定,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明确。
整个中医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关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谓真正的层层把控,从细节到整体,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看似简简单单的小颗粒还真是经过了严格的质检才得以到我们面前。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如何把好药材采购关的?
(1)相对稳定药材产地及采收季节
根据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来源复杂,品种混淆等特点及实际用药现状。有必要对常用大宗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的质量情况进行调查,检验分析和评价,以相对固定常用药材的品种、产地和采收季节,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如新疆紫草(RadixArnebiae)和紫草(RadixLithospermi)都作为紫草使用,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紫草约为1%,新疆紫草为其3倍。新疆紫草质量好,因此确定紫草用药品种为新疆紫草。丹参含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均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考察丹参药材质量应以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两个指标综合评价。我们从四川、山东、江苏、河北、浙江等地选购样品分析表明,山东产丹参质量较好,经综合评定确定山东为丹参药材采购地。
通过长期的用药调查及质量比较分析,对常用药材确定了采购区域。如东北地区的五味子、刺五加、升麻、牛蒡子、赤芍、人参。华北地区的酸枣仁、苍术、远志、柴胡、知母、连翘、葛根、玉竹、黄芪、党参、金银花、怀牛膝、地黄、山药、沙参、丹参。华东地区的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等。
(2)制订药材及饮片的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依据中国药典及相关药材标准,结合产品特性,建立中药材及饮片的内控质量标准。主要是确定多来源的常用中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明确色泽、大小、气味、浸出物、杂质、水分、含量测定等要求。以使中药配方颗粒的产品色泽、气味、浸出物、含量等关键质量指标保持稳定。中药所含成分非常复杂,其质量把关不能仅仅依赖于对一、二个成分的控制、而是要整体把关。如云南文山三七,内控要求增加了30-80头规格项,白芷规格36-50支。当归为甘肃产,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0%,挥发油不得少于0.5%。黄芪采购品种为内蒙黄芪,二年生(主根长不低于30cm,中部直径不低于1cm),浸出物不低于18.0%,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5%。全蝎要求色鲜,个体完整,水分小于30%,盐分小于5.0%。
(3)扩大现代分析技术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药材鉴定工作主要是药材真实性鉴定,纯度鉴定、品质优良度检定。中药材来自于天然,其品种来源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地方习惯用药,代用品、伪品,加之盲目引种,种植不规范,滥采滥挖、滥施化肥农药等,致使药材发生变异,药材鉴别难度增加。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扩大理化鉴别,特别是色谱、光谱技术鉴别中药材。《中国药典》年版一部对现代分析技术也扩大了应用范围。一部品种中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的已达项,用于含量测定的为45项;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含量测定的品种种,涉及项;气相色谱法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品种有47种。我们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广佛手等7味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示范研究”中,化橘红道地性薄层色谱鉴别图显示,广东化州产化州柚有一香豆素化合物呈亮黄色荧光斑点,广西、湖南产柚则没有这个斑点,以此区别;采用HPLC色谱分析,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有2个峰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如何把好药材炮制加工关的?
明代陈嘉漠在其《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中药炮制为历代人们所重视,工序虽繁,决不可省人工。
依据传统炮制经验,结合现代炮制研究成果,逐步建立了公司的《中药材炮制工艺规程》及炮制岗位操作法(SOP)。如鸡内金、琥珀、乳香、没药、五灵脂及种子类药易混入较多砂子,川芎、重楼等易粘附泥沙,夏枯草、金银花等易混入枝叶梗等非药用部位。净选时都必须清除杂质,分离去除非药用部位。
药材切片前清洗也要根据不同药材,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槟榔的有效成分槟榔碱能溶于水,苦参中的苦参碱能溶于冷水,因此应尽量缩短与水接触的时间,采取水泡多润的方法,以免影响疗效。
醋炒延胡索,先将原药材洗净,粉碎至10-16目颗粒大小,kg药材用醋25kg,拌匀,至醋吸尽后,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蜜炙甘草、黄芪、款冬花等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炼蜜。蜜炼至金黄,手捻之较生蜜粘性略强为度。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是如何进行质量监控的?
公司严格按照GMP管理,建有三级质量监督管理网络,质量管理部下设质量保证室(QA)和质量检验室(QC)。
质量保证室配备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配方颗粒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首先,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选购进行监控,所有物料必须从经过质量管理部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处购入,按本公司内控质量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其次,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质量监控点都有专门的QA人员进行全程监控。在QA严密监控下,不合格物料不准用于生产,不合格中间产品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入库、销售。
质量检验室(QC)负责所有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QA,使QA监控能更顺利、更有效地进行。
除了药用价值外,推广中药配方颗粒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
节约资源。充分利用本国中药资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将雷同于农副产品出口的中药饮片,变成有质量标准的工业产品出口,有利于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中药出口份额。通过科学化生产,最大限度地保留中药的有效成份,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克服了中药材(饮片)储存、运输、调配过程中的霉变、虫蛀、泛油等,降低了药材损耗。
变传统中药为现代化中药产业,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药材种植—中药生产—配方颗粒成品的产业链。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制,带动了中药材原料标准的建立,使药材种植规范化。
解决农村就业压力。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必将带动中药市场的增长,这对于产业链前段的药材种植需求增大,而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广大农村的农民完成,一定程度上说可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减少重复投资,有利环保建设。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可作为中药制剂、食品、营养保健品原料,医院、药厂在中药生产前道处理上的重复投资,药渣可集中处理成饲料、肥料,变废为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