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日期:06月05日
交司时间:12:58:18
节气三候: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75°
后一节气:夏至
气候特点: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饮食注意:“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交司时刻提前半个小时平躺接气,一直延续到交司后半个小时再起来,对于人应天地气交尤为重要,是天地间最简单的大药。
所谓芒种,是指有芒的作物(麦)应收,有芒的作物(稻)当种。这是一个关于农候的节气。有些地方,是小满时节麦已大满。有些地方,是小暑时节麦方大熟。时间跨度很大,并非能够被圈定在一个节气之中。
这个时节,人不闲,地也不闲。在很多地方,是麦穗收尽,稻秧登场。旱地耕过,灌作水田。无暇庆贺麦收,又要开始插秧了。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种之曰稼,敛之曰穑,而芒种,是亦稼亦穑的时节。夏熟作物该收了,夏播作物该种了。
一方面是夏收,一方面是夏种,“杏子黄,麦上场(cháng),栽秧割麦两头忙”。夏收、夏种、夏管,正所谓“三夏”大忙时节。所以芒种之农事,体现一个“忙”字;芒种之“考事”,也体现一个“忙”字。春争日,夏争时,小满赶天,芒种赶刻。
芒种之后,由江南至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通常历时近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小暑之后才陆续出梅,所以有“三时已断黄梅雨”的诗句(“三时”指夏至起的15天之后,恰好时值小暑时节)。
芒种一词最早出于《周礼》,谐音为“忙种”,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节,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养生芒种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湿热之气遍布人身所及之处,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1情志起居调节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勤换衣衫勤洗澡,晚睡早起,午睡养心。气温持续升高,湿度增大,人的心脏负荷逐渐加重,心脏病患者很可能出现病情波动。
因此,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熬夜,避免过分紧张与劳累。由于外部大环境变化,气温升高,血压也会出现一些波动,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意见及时调整用药量。小孩子则注意不要烈日当空,出去玩耍。
2饮食调养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3饮食宜忌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提醒大家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4益气生津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经期或产后期间,虽天气渐热,也忌食生冷性凉之品以防由此引发其它疾病。
芒种五“防”1防中暑无论南方北方,此时都已是暑热难耐,南方还开始夹有湿浊之气。酷暑必有汗出,汗出过多则易伤津液。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菊花茶以清热解暑。
2防湿疹夏季雨水逐渐增多,尤其南方空气湿度大,易生湿疹。凡急性发作的湿疹,其发病原因不外湿、热、毒三种。所以,应少吃辛辣刺激、浓茶咖啡和油炸类食物,不熬夜,杜绝生热。
3防伤脾最热的时候,往往人们为了追求凉爽而过度吃生冷、喝冷饮。殊不知,外界越热,人体内就越相对偏寒。此时可根据体质,少吃冷食,过度就会直接伤了脾胃阳气。
4防伤风夏天易患感冒,即“热伤风”。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热伤风,要注意室内空调不要开得温度过低,如果开着空调睡觉,记得一定要盖好被子。外出归来浑身出汗时,要想办法把身上的汗擦干净,再开空调或风扇。
5防困倦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所以大量出汗后最好别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可以选择喝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
不宜坐木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而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
另外,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
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摄氏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不宜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如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如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化橘红
药食同源化痰止咳
化橘红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录入国家“药食同源”食品目录,
具有“治痰症如神,消油腻谷食积,
醒酒,宽中”的功效(清《本草纲目拾遗》)。
现代研究证明,
化橘红富含黄酮类成分,
具有明显的化痰止咳、理气平喘作用,
素有“南方人参,一片真者值一金”的美誉。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ajuhonga.com/hjhgj/5464.html